2019-12-10
Stroke:缺血性卒中后的抑郁癥狀由此可見,首次缺血性卒中后9個月,對于卒中幸存者和家庭照看人員抑郁癥狀高發較為常見,但有臨床抑郁風險的抑郁癥狀發生率比之前報道的要低?;頰吆駝湛慈嗽倍砸鐘糝⒌腦げ庖蛩賾興煌?,并且照看標準應納入家庭照看因素。
2019-12-9
Stroke:血管內血栓切除術后的血壓變異性與神經功能結局由此可見,在接受EVT治療的卒中患者中,發病24小時內較高的BPV與90天預后較差有關。這種關聯對于收縮期BPV更穩健。BPV可能對神經系統結局產生負面影響的機制仍未明確,但是這種關聯的一致性值得進一步研究。
2019-12-9
Stroke:成年人顱內小動脈瘤的破裂風險由此可見,年齡更小、多發動脈瘤、位于分叉處、含有氣泡、長度更長和較低的壓力損失系數被確定為小的顱內動脈瘤破裂的危險因素。該風險模型應在進一步研究中進行驗證。
2019-12-4
Stroke:心率對房顫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復發和死亡率的影響由此可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的房顫患者中,急性卒中期間的平均心率與卒中復發無關,但與死亡率有關(非線性,J形關聯)。關于心率變異性,未觀察到心率與患者結局之間的關聯。
2019-12-4
Stroke:急性腦干梗死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預測因素由此可見,這些結果表明梗死部位最大長度乘以厚度可能是評估孤立性急性橋腦梗死進展的指標。沿傳導束的腦橋梗死程度可能導致神經功能惡化。
2019-11-28
Stroke:腦出血后發生動脈缺血事件的風險由此可見,在一個以人群為基礎的大樣本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老年ICH患者診斷后的前6個月內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增加。需要進一步探索這種風險,以確定這些患者的最佳二級預防策略。
2019-11-27
Stroke:高腦部微出血負荷影響靜脈溶栓治療獲益腦部微出血是顱內出血的危險因素之一。靜脈溶栓(IVT)能否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伴腦部微出血患者的功能預后尚不清楚。近期,發表于Stroke雜志的一項研究對高腦部微出血負擔(>10)的急性腦卒中患者行IVT的臨床效果進行評估。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多步算法,用于模擬接受…
2019-11-27
Stroke:優劣待定:缺血性卒中血栓切除術次數對預后的影響鑒于在缺血性卒中患者癥狀發作后的晚期治療窗(6~24小時)內進行的機械血栓切除術所具有的獨特屬性,此類患者造影再通術的預后情況,是否可采用與早期治療窗內治療患者相似的預測標志物進行預測,目前臨床尚無定論。近期,發表于Stroke雜志的一項研究對DAWN(分診錯配早期…
2019-11-27
Stroke:血壓變異性與腦小血管疾病由此可見,BP變異性較大可能與較高的白質高信號負擔增加風險相關。針對較大的BP變異性的治療策略有可能預防腦小血管疾病,從而降低卒中和癡呆的風險。在未來的研究中應更好地解決潛在的因果關系和腦小血管疾病標志評估中的異質性問題。
2019-11-26
Stroke:隱性腦梗死亞型分類以及死亡和血管事件的風險由此可見,CBI可以分為不同結局的亞型。某些CBI亞型,例如與顱內大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亞型,具有較高的不良血管結局風險,因此可以考慮進行治療試驗。
2019-11-23
Stroke:未確定來源的栓塞性卒中患者具有高風險頸動脈斑塊的特征由此可見,在來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患者中,具有高風險特征的斑塊在同側頸動脈中的患病率是對側頸動脈的5倍,提示與卒中風險有關。
2019-11-20
Stroke:活動性惡性腫瘤患者腦出血后血腫周圍水腫特征由此可見,發生ICH的活動性癌癥患者PHE量增加。PHE的生長與血小板減少無關,但與輸血有關。30天死亡率與PHE和ICH體積以及血制品輸注有關。
2019-11-16
Stroke:MRI所示腦部變化可預測認知功能下降腦小血管疾病的特征是廣泛的局灶性和全腦性變化,Hanna Jokinen等研究者使用磁共振成像分割工具對與小血管疾病相關的多種大腦變化進行量化,并檢查它們在認知和功能方面的個體和綜合預測價值。 研究使用自動地圖集和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分割方法,對來自LADIS(腦白質和殘…
生物制劑治療炎癥性腸?。↖BD)有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生物仿制藥目前已經成為IBD的一種治療選擇,本…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種異質性很強的復雜臨床綜合征,根據左室射血分數對心衰進行分類簡便易行,但存在…
皮脂腺癌通常發生在年齡超過60歲以上的人群,主要發生在眼皮、頭頸和軀干。本文主要提出了皮脂腺癌的臨…